河畔随笔>美文故事> 记忆里的我们(林溪周亦辰)_记忆里的我们

记忆里的我们(林溪周亦辰)_记忆里的我们

admin 美文故事 2025年08月14日

记忆里的我们》是作者爱吃滑炒虾球的郑师傅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,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林溪周亦辰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;1梧桐道上的初见2015年的九月,江城大学的梧桐道被晒得发亮。林溪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,T恤后背洇出深色的汗渍,抬头时,一片金黄的梧桐叶恰好落在她的帆布包上。“同学,需要帮忙吗?”清朗的声音带着少年气的微...

1梧桐道上的初见2015年的九月,江城大学的梧桐道被晒得发亮。

林溪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,T恤后背洇出深色的汗渍,抬头时,一片金黄的梧桐叶恰好落在她的帆布包上。

“同学,需要帮忙吗

”清朗的声音带着少年气的微哑,林溪转过头,撞进一双含笑的眼睛里。

男生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白T恤领口卷了两道边,额前碎发被风吹得微乱,手里还抱着一摞《西方哲学史》,书脊上印着“周亦辰”的名字。

“我……我***生宿舍3栋。”

林溪的脸颊发烫,下意识地攥紧了行李箱拉杆。

“巧了,顺路。”

周亦辰把书往怀里紧了紧,弯腰抓住行李箱的另一端,“这箱子装了石头

”“装了四床被子。”

林溪小声说。

她妈非说江城的冬天冻骨头,硬塞了两床棉被和两床褥子。

周亦辰笑出声,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,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:“阿姨很有先见之明,去年冬天我差点冻成冰棍。”

一路闲聊着走到宿舍楼下,周亦辰帮她把箱子扛到三楼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
林溪递过一瓶冰镇矿泉水,他拧开喝了大半,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。

“谢谢你,我叫林溪,中文系的。”

“周亦辰,哲学系。”

他晃了晃手里的书,“就在你们系隔壁楼,有事可以喊我。”

那天傍晚,林溪在宿舍阳台晾床单,看见周亦辰抱着篮球从楼下跑过,白T恤被汗水浸透,贴在背上勾勒出清瘦的轮廓。

她忽然想起他抱着哲学书的样子,一个矛盾又和谐的存在。

他们的熟稔是从图书馆开始的。

林溪总在三楼靠窗的位置写论文,周亦辰会抱着一摞书坐在斜对面,偶尔抬头时,目光会在她的笔记本上停留两秒。

有次她卡在《红楼梦》的人物分析上,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没动静,周亦辰忽然递过来一张便签:“宝黛的爱情,是理想主义在封建土壤里的夭折。”

林溪抬头,他冲她眨了眨眼。

那天晚上,他们在图书馆闭馆后的林荫道上聊了很久,从《红楼梦》聊到康德,从家乡的小吃聊到未来的打算。

周亦辰说他想考本校的研究生,以后留校当老师;林溪说她想当编辑,在字里行间找生活。

秋末的雨下得缠绵,周亦辰把伞往林溪这边倾了大半,自己的肩膀湿了一片。

林溪注意到他的睫毛很长,被雨水打湿后像小扇子,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。

平安夜那天,周亦辰在宿舍楼下用蜡烛摆了个歪歪扭扭的心形。

他手里攥着个苹果,紧张得声音发颤:“林溪,我……”林溪踮起脚,咬了一口他手里的苹果,甜津津的汁水在舌尖蔓延:“我知道。”

周亦辰愣住的瞬间,她踮得更高些,在他脸颊上印下一个带着苹果香的吻。

周围爆发出起哄的口哨声,远处的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两条缠绕在一起的藤蔓。

他们的恋爱是江城大学的范本。

春天在樱花大道上骑自行车,周亦辰载着林溪,她的白裙角扫过青草;夏天在露天电影场看老片子,他会提前买好冰镇西瓜,挖成小块装在饭盒里;秋天去后山捡枫叶,夹在彼此的课本里;冬天在自习室刷题,他的手总是很暖,悄悄握住她冻得冰凉的指尖。

林溪的笔记本里夹满了周亦辰写的便签,有时是一句诗,有时是解不出的数学题,有时只是画了个歪脑袋的小人。

周亦辰的书里藏着林溪折的纸星星,每个星星里都写着日期和一句悄悄话。

大三那年,周亦辰的父亲突然生病,他开始在课余时间做**。

发传单、当家教、在餐馆洗盘子,忙得脚不沾地。

林溪发现他眼底的***,偷偷把自己的奖学金取出来,塞到他的书包里。

那天晚上,周亦辰找到她,眼睛通红:“林溪,我不能……”“我们是一起的,不是吗

”林溪打断他,握住他粗糙的手,“等你以后当老师了,再加倍还我。”

周亦辰把她紧紧抱在怀里,下巴抵着她的发顶,声音哽咽:“我一定会的。”

那段日子很苦,他们很少去餐馆吃饭,总是在食堂点最便宜的套餐,周亦辰却会把仅有的一块排骨夹到林溪碗里。

林溪学会了织围巾,指尖被针扎得全是小洞,织好的灰色围巾却成了周亦辰最宝贝的东西。

毕业季来得猝不及防。

周亦辰的父亲病情稳定,他却放弃了考研,拿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,在南方的一线城市。

林溪则通过了家乡出版社的笔试,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工作。

“为什么不考研了

”林溪的声音带着哭腔,手里攥着那张印着“拟录用”的通知。

“我需要赚钱,林溪。”

周亦辰的声音疲惫却坚定,“我不能再让我爸吃苦,也不能让你跟着我吃苦。”

“我们可以一起等……”“等不起了。”

他打断她,眼神里有她看不懂的挣扎,“去出版社吧,那是你想要的。”

离别的那天,火车站人潮汹涌。

周亦辰帮林溪把行李箱放上行李架,动作很慢,像是想把每个瞬间都拉长。

“我走了。”

林溪低着头,不敢看他的眼睛。

“嗯。”

周亦辰的声音很轻,“照顾好自己。”

火车开动时,林溪终于抬头,看见周亦辰站在月台上,身影越来越小,直到变成一个模糊的点。

她捂住嘴,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,砸在周亦辰塞给她的信封上。

信封里是一沓零钱,还有一张便签,上面写着:“等我站稳脚跟,就去找你。”

车窗外,江城的梧桐叶又黄了,像极了他们初见那天。

林溪忽然想起他说过的话:“理想主义要有,但现实也得扛。”

那时她不懂,此刻却尝到了现实的滋味,涩得让人喉咙发紧。

2钢筋森林里的碰撞林溪在家乡的出版社工作了半年,日子像温水煮青蛙。

朝九晚五,按时打卡,编辑室的阿姨们总在讨论菜市场的价格和孩子的成绩。

她每天对着成堆的稿件,却再也找不到在图书馆写论文时的热情。

周亦辰在一线城市的日子很忙。

他们的联系从每天的视频变成隔三差五的语音,再到偶尔的文字消息。

他总说在加班,语气里的疲惫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。

“亦辰,你那边下雪了吗

”平安夜那天,林溪对着手机屏幕,等了三个小时才收到回复。

“刚忙完,在楼下买了个苹果。”

周亦辰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,“你呢

过得好吗

”“挺好的。”

林溪撒了谎,其实她今天被主编批评了,说她的选题“太理想化”,“出版社的暖气很足。”

沉默在电话两端蔓延,像冬日里结了冰的河。

“林溪,”周亦辰忽然开口,“我这边有个项目,忙完能升职,可能……要很久。”

“多久

”“不知道。”

他的声音很轻,“你要是……遇到合适的人……”“周亦辰!”林溪打断他,眼泪瞬间涌了上来,“你说过会来找我的!”“那是以前。”

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,“这里和学校不一样,林溪。

我每天挤两个小时地铁,加班到凌晨,住的出租屋连阳光都照不进来。

我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。”

“我想要的是你,不是什么生活!”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背景音,周亦辰似乎在赶路,声音断断续续:“我先挂了,开会。”

忙音在耳边响起,林溪握着手机,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,第一次觉得家乡的冬天这么冷。

窗外的雪下得很大,像要把整个世界都埋起来。

春节时,周亦辰没回家。

林溪打了很多电话,都没人接。

直到大年初三,他才回了条消息:“在加班,勿念。”

林溪看着那条消息,忽然做了个决定。

她辞掉了出版社的工作,收拾了简单的行李,买了去南方一线城市的火车票。

她没告诉周亦辰,想给他一个惊喜。

火车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,林溪走出车站时,被扑面而来的热流裹住。

这座城市像个巨大的蒸笼,空气里弥漫着汽车尾气和快餐的味道。

她按照周亦辰之前提过的地址,找到了那栋老旧的居民楼。

楼道里昏暗潮湿,墙皮斑驳,角落里堆着散发异味的垃圾。

林溪爬上七楼,敲响了那扇掉漆的木门。

开门的是个陌生的男生,穿着格子衬衫,戴着黑框眼镜:“你找谁

”“我找周亦辰。”

“周亦辰

他搬走快一个月了。”

男生挠了挠头,“说是换了工作,搬去公司附近了。”

林溪的心沉了下去,像被投入冰窖。

她拿出手机,拨周亦辰的电话,依旧没人接。

她在楼下的便利店坐了一下午,看着人来人往,忽然觉得自己像个闯入者,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。

傍晚时,手机终于响了,是周亦辰。

“你在哪

”他的声音很急促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。

“我在你以前住的楼下。”

林溪的声音很平静,平静得连自己都惊讶。

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,久到林溪以为信号断了。

“等我。”

一个小时后,周亦辰出现在便利店门口。

他瘦了很多,眼下有浓重的黑眼圈,穿着合身的西装,却掩不住眉宇间的疲惫。

“你怎么来了

”他的语气复杂,有惊讶,有无奈,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疏离。

“我来找你。”

林溪看着他,“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搬走了

”“我……”他张了张嘴,最终只是说,“先跟我走吧。”

他的新住处离公司很近,是个单间,在一栋高档公寓楼里。

房间很小,却收拾得干净,书桌上摆着她送他的台灯,墙上贴着他们在江城大学拍的合照。

“你辞掉工作了

”周亦辰递给她一杯水,眼神里有愧疚。

“嗯。”

“你怎么这么傻

”他的声音拔高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,“出版社的工作多好,你为什么要……”“因为你说过会找我!”林溪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,“你说我们是一起的!”“那是在学校!”周亦辰的声音也带上了火气,“林溪,这里不是学校!我每天要面对的是KPI,是客户的刁难,是老板的脸色!我给不了你在学校时的那种生活!”“我没要那种生活!我只是想和你在一起!”“在一起

”周亦辰苦笑,“你知道我上个月加了多少班吗

28天!我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怎么陪你

你以为爱情能当饭吃吗

”林溪愣住了,他的话像一把冰冷的刀,刺穿了她所有的勇气。

她看着眼前的周亦辰,熟悉又陌生。

他不再是那个会在图书馆给她递便签的少年,也不是那个在梧桐道上帮她扛行李的男生。

他的眼睛里有了她看不懂的沧桑和疲惫。

“我以为……”林溪的声音哽咽,“我们可以一起扛。”

“我不想让你扛。”

周亦辰的声音软了下来,伸手想碰她的头发,却又缩了回去,“回去吧,林溪。

家乡才是适合你的地方。”

那晚,林溪在附近的旅馆住下。

她看着窗外的霓虹灯,亮得像白昼,却照不进她心里的角落。

她想起他们在江城大学的日子,那时的天很蓝,日子很慢,以为只要两个人在一起,就能抵挡全世界。

第二天,林溪买了回程的火车票。

她没告诉周亦辰,只是在他的书桌上放了一张便签,上面写着:“周亦辰,我不等你了。”

火车开动时,她收到了周亦辰的消息:“对不起。”

林溪看着那三个字,眼泪终于决堤。

她知道,有些东西,从他们踏上不同火车的那一刻起,就已经回不去了。

3各自的轨迹回到家乡后,林溪换了份工作,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策划。

日子过得平淡,却也安稳。

她很少想起周亦辰,像是刻意把那段记忆锁进了抽屉,贴上了封条。

偶尔在整理旧物时,会翻到他写的便签,或是那条他没带走的灰色围巾。

她会愣神很久,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,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珍宝。

同事里有个叫顾明轩的男生,对她很照顾。

他是本地人,性格温和,工作认真,会在下雨天给她带伞,会在她加班时给她买晚饭。

“林溪,周末有空吗

我知道有家书店很不错。”

顾明轩的笑容很干净,带着善意。

林溪犹豫了一下,点了点头。

那家书店很安静,有很大的落地窗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板上,像铺了一层金箔。

顾明轩和她聊起喜欢的作家,聊起未来的打算,他的声音温和,像春日里的风。

“你好像有心事。”

顾明轩忽然说。

林溪愣了一下,笑了笑:“没有。”

“我看得出来。

点击全文阅读

标签: 记忆里的我